12月21日,第三期求真讲坛在树华多功能厅举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二涛应邀做了题为《Plant-Microbe Interaction》的主题演讲,来自我院、药学院、农生学院的教师、博士后及研究生近70人参加了此次讲坛,讲坛由我院常务副院长冯雁主持。
王二涛研究员从根系微生物组装、植物-微生物相互识别机制、engineering根际微生物组等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影响植物与菌根真菌共生的环境因素、遗传调控机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根系与土壤中真菌建立的共生关系是自然界最为广泛的共生形式,植物可通过与菌根真菌共生高效率的从土壤中获得磷和氮等营养,同时植物把20%左右的光合作用产物传递给菌根真菌供其生长。每年大约有50亿吨的光合作用产物通过菌根真菌被固定在土壤中,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氮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理论认为糖是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碳源营养的主要形式,然而多年来的研究人员一直没有找到相关的糖转运蛋白。王二涛对该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脂肪酸才是植物提供碳源的主要形式。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巧妙地在宿主植物中引入一种新的脂肪酸合成酶从而改变植物中富集的脂肪酸分子,并结合代谢流分析,证明了他的大胆假设。他的研究结果颠覆了已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为探索植物与菌根真菌共生机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是ESI 1‰高引论文。研究成果入选“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十五大进展”,获得“2017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提名。最后他介绍了植物与菌根真菌共生遗传调控机理在作物改良中应用的前景。
在提问讨论环节,参会者就共生的菌根真菌中的脂肪酸代谢途径是否缺失、土壤中除了磷以外的其他元素是否对共生也有影响等问题与王二涛研究员进行讨论和交流。学术讲座后,常务副院长冯雁向王二涛研究员颁发了演讲牌。
与会者表示参加本次讲坛,“获取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理念”;“拓展了研究思维,开阔了研究思路”,也表示,“演讲者的演讲内容逻辑性很强,科研态度非常严谨,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