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了解绿色农业发展现状、调研绿色生物农药推广情况,同时坚定实践团同学助力乡村振兴的理想信念、引导成员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生物农药入田间 绿色农业深民心”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5-16日前往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载体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实地调研,与公司就生物源农药的开发及应用进行交流,并参观了实验设备及生产车间。此次社会实践的带队指导老师为岳圣杰博士,团长为博士生聂艳芳;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生物农药学科带头人徐健研究员、韩光杰博士及李传明博士等参加调研与交流活动。
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原名扬州生物实验厂,创办于1990年,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农药开发应用的单位之一。公司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扬工业园区,占地2公顷,现配备有2500平方米中心实验室,包括菌株筛选室、药效生测室、剂型加工室、昆虫饲养室等科研设施,并建设有标准发酵和化工业加工车间,集生物农药研究、生产于一体。公司代表产品包括苏云金杆菌系列无公害杀虫剂“瑞星”、“青虫灵”,球形芽孢杆菌系列杀蚊幼虫制剂“灭蚊幼”等。公司产品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且远销韩国、新加坡、欧洲等地。
15日下午,成员与公司技术骨干进行了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了公司在生物农药的研发、生产及推广应用方面的情况。交流会上,岳圣杰介绍实践团所属课题组在生防菌株假单胞菌及抗菌活性产物吩嗪类化合物等方面开展的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
随后,徐健及韩光杰向实践团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生物农药产品的研发过程及主要成果,着重强调了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生物农药开发中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生物农药未来的市场应用推广前景。徐建表示,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坚持以功能需求为导向的资源微生物挖掘策略,建立针对性的微生物菌种库。据其估计,当前有超过90%的微生物资源是人类尚未认知的。通过“以问题和功能需求为导向”的研发策略,能够有效降低菌种筛选的工作量,提高成果转化比率。在产品开发方面,公司强调有针对性的特异性防治,着力减少生物农药对其他物种和环境的影响,真正实现“绿色、安全、无公害”。此外,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农作物病害的基础研究。例如,针对在国际上缺乏深入研究但常见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地的卷叶螟虫病害,公司率先实现了卷叶螟虫的人工培养,为后续基于杆状病毒的生物防治农药的研发和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交流会讨论阶段,实践团成员与企业专家围绕生物农药的生产工艺、技术创新、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针对企业管理、技术瓶颈、资源共享、环境影响等重要议题相互交换了意见。聂艳芳基于自身科研经历对公司在基础研究中面临的遗传操作难题提出了专业性的见解和可行的改进方案。韩光杰与徐健一同对实践团提出的生物制剂研发和生产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结合公司生产和经营的实际经验提出了宝贵意见。
交流会结束后,徐健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公司内部的科研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公司秉承科研与生产并重的理念,在科研实验室配备了自动化的菌株鉴定、分子生物学实验及发酵工程的先进仪器。同时,公司在生产车间具有完备的集成化生产设备和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徐建表示,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不只是一家常规的生物农药企业,更是将基础研究、开发、应用与生产相串联,施行一体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通过更加灵活的分工方式让科研技术人员在公司内充分发挥所长。
徐健表示,此次与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团的交流也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生物农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资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双方商定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生物农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助力我国绿色农业体系建设。
7月16日上午10时,实践团在李传明的带领下参观了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广陵区曙光路的试验田基地。
实践团成员与基地科研人员就生物农药的种类、开发和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宣传了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治的相关知识。在田间地头,李传明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试验田基地的有关情况,对比了公司产品与市面上多种农用药物在病害试验田中的实际防治效果,并对农药的喷洒方式、农作物品种及种植环境等多因素、多角度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基地当前将现代化的无人机喷洒与传统的人工喷洒方式相结合,细致关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力求将外界干扰降至最低,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在试验田走访中,实践团还与基地科研人员就不同农药产品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了深入交流,使得实践团成员对于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有了更加清晰而全面的认知。
近年来,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但目前,生物农药仍面临研发投入不足、市场推广难度大等问题。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生物农药入田间 绿色农业深民心”实践团始终致力于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推动生物农药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实地调研让实践团成员收获颇丰,团队将把此行的宝贵成果带回学校,与领域内更多师生交流分享,切实指导后续的科研实践。今后,实践团也将持续关注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进程,继续加强与业内有关企业的交流合作,助力生物农药领域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绿色农业事业不懈努力。